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十四五专业发展规划

发布者:信息公开发布时间:2022-09-30浏览次数:12

一、学院办学定位及发展目标

(一)学院概况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于200312月,是经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艺术院校,现设有19个专业,在校生近2300余人。

(二)办学定位

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特色专业性艺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发展目标

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办学条件,把学院建成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服务区域经济为己任、泛影视文化类专业为特色的“新、精、尖”产教融合型高等职业院校。

二、专业布局现状

(一)专业结构

截止202112月,学院现开设19个专业,涵盖广播影视类、表演艺术类、艺术设计类、新闻出版类、体育类、文化服务类六大学科门类.

1 学院现有学科门类与专业数量

类别

数量

占比

广播影视类

6

32%

表演艺术类

5

26%

艺术设计类

5

26%

新闻出版类

1

5%

体育类

1

5%

文化服务类

1

5%

 

2 学院现有专业设置一览表

院系

名称

代码

培养方式

中高

高职

高本

数字娱乐学院

游戏艺术设计

550109

ü

ü

 

动漫设计

550116

 

ü

 

影视动画

560206

ü

ü

ü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550103

 

ü

 

视觉艺术学院

广告艺术设计

550113

ü

ü

ü

人物形象设计

550117

 

ü

 

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

550218

 

ü

 

播音与主持

560201

 

ü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

570312

 

ü

 

时尚表演与传播

550217

 

ü

 

新闻采编与制作

560205

 

ü

 

表演艺术学院

舞蹈表演

550202

 

ü

ü

戏剧影视表演

550205

 

ü

ü

音乐剧表演

550208

 

ü

 

国际标准舞

550209

 

ü

 

影视制作学院

影视编导

560204

ü

ü

 

影视多媒体技术

560208

ü

ü

 

摄影摄像技术

560212

 

ü

 

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

550403

 

ü

 

(二)专业特色

2018年起学院调整专业布局,对原有19个专业的布局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学院专业群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聚焦服务面向,凸显专业群产业聚合能力。表演艺术专业群围绕城市文化客厅的发展导向;影视制作专业群瞄准科技影都建设;数字娱乐专业群精准对标产业需求;视觉传媒专业群围绕新媒体直播与运营产业。

三、专业发展环境与瓶颈

(一)专业发展环境

1. 政策: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国家对学院开展职业教育及专业布局结构的优化均给予了充分的政治制度保障。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突出职业技术(技工)教育类型特色,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优化结构与布局,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2. 经济:契合上海区域经济特色

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兴服务业新体系需要,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需求。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五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学院应抓住在线新经济发展机遇,引导专业改革发展。

3. 社会:助力上海文化事业繁荣

在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要日益增长。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十四五”时期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学院增加先进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4. 技术:紧跟新技术适应产业发展

“互联网+”催生了大量的新岗位、新业态,把握经济社会持续稳健发展与职业教育功能价值的系统耦合机制正在逐渐形成,为提升学院的社会认同创造契机。

(二)专业发展瓶颈

1. 升级旧专业及发展新专业服务产业迭代的能力有待增强

在升级改革旧专业上的进度较缓,发展新专业上的进度不够快,需要进一步拓展革新专业的思维与路径。

2. 发展高水平专业引领专业群品牌化建设的水平尚需提升

专业群高水平专业尚不明显,无法发挥高水平专业标杆引领示范作用,需要积极创建高水平专业带动专业群协同发展。

3. 推进多层次贯通培养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纵深仍需拓展

贯通专业占比相对不大,表明学院在推进长学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还不够,需要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扩大贯通培养的覆盖面

四、专业发展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服务上海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发展“五型经济”、持续打响“四大品牌”要求,对接上海市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方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内涵、特色、开放、质量”发展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优化专业布局,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服务需求

主动面向产业经济发展重点领域,显著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满足不同产业结构对人才培养体系、层次与规格的不同需求。

2. 坚持整体统筹

坚持“内外双协同”统筹发展,推进专业群内教学资源和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学院与中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的贯通专业布局。

3. 坚持产教融合

打破院系与产业界限,加强专业、专业群、产业、产业群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大跨度、多层次的整合,推进高质量创新发展。

4. 坚持特色引领

紧扣办学特色,坚持特色引领专业布局优化,根据学院内部实际与外部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与学院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与充足利用。

(三)总体目标

1. 紧扣产业发展需求,打造高水平强互动专业群

推动专业群与产业群的深度联动与融合,优化学习领域,凸显能力本位,打破专业接线,深入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形成学生能力培养由单项应用向系统集成的交叉、复合、多项联动的转变。

2. 坚持“小而美,专而精”发展理念,深耕专业布局优化

坚持“小而美,专而精”的发展目标,明确学院专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方向更加精细化、聚焦专业化的价值主张,摆脱同质化竞争,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与消耗。

3. 发展多层次贯通专业布局,构建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多层次“中高”“高本”贯通培养体系,深化中高职贯通培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积极拓展高本贯通试点专业范围。

(四)具体目标

1. 协调组群逻辑

将现有专业总数控减在16个左右。

2. 优化贯通衔接

建成8-10个中高职贯通专业10左右高本贯通专业。

3. 服务四新经济

提供适应新岗位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展2~3个适应新兴产业的专业(方向)。

4. 发展专业群品牌

产教融合型专业占比不低于50%,建成5~6个上海市高水平专业群,并打造5~6个市级重点专业,孵化出1~2个产业学院

五、专业布局结构优化主要举措

(一)开展专业建设动态调整,合理规划专业发展

调整数字娱乐专业群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影视制作专业群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这两个与专业群组群逻辑相悖、服务地方能力较弱、办学效益不好的高职专业。

(二)清晰专业发展主题主线,构建差异化专业群

“十四五”期间大力推动数字娱乐专业群、虚拟影视制作专业群、演艺新空间专业群、新媒体直播与运营专业群、时尚表演与设计专业群五大专业群建设发展。

(三)坚持专业集群创新发展,打造专业群品牌

力争1~2个市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立项,重点打造金山影视实训中心。提高专业群品牌知名度,提升社会影响力,构建社会行业双向认可的专业群品牌。

(四)推动贯通专业布局优化,建立紧密型联合体

与中华职业学校、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浦东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等合作年限较长以及合作程度较为紧密的学校之间建立联合体,释放出1+1>2”的叠加增能效应。

(五)强化品牌专业标杆作用,协同专业群共发展

持续锻强高水平专业朝品牌专业发展,适应行业发展新形势新业态需求。推进专业群内部改革促进专业协作、资源共享,形成专业群建设新格局。

(六)紧跟产业发展需求导向,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加强与各平台共享文化资源,增强文化交流,积极通过创作、展演优秀文化作品,促进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服务区域文化发展。

(七)健全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提升专业治理能力

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改进管理体制,提高治理能力。以专业群为基础试点推进二级管理,适度扩大专业群办学和管理自主权,增强办学活力。

六、保障措施

(一)政治保障

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与理论创新,为政治引领和保障作用发挥夯实基础。

(二)组织保障

健全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学院成立“十四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十四五”专业发展规划小组。健全专家咨询机制。邀请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企业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

(三)机制保障

建立规划实施和监督评估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深化学院人事制度、财务制度、行政管理、教务管理方面的配套改革,积极创新、优化服务,为推进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条件。

(四)资源保障

拓宽办学资源渠道,构筑发展改革的坚强后盾。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办学经费使用效率。鼓励各专业多方争取校外办学资源,助力学院专业布局优化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