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2021-2022学年教育教学典型案例

发布者:信息公开发布时间:2022-07-05浏览次数:12

前 言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于200312月,是经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艺术院校,现设有20个专业,在校生近2300余人。作为全国第二所以电影命名的独立院校,学院秉承“厚德、博艺、创新、和谐”的校训,抓住上海推进电影产业繁荣与复兴的契机,聚焦现代电影工业,注重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全面推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坚持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办学宗旨,以技能应用为主线,培养高技能人才。学院拥有电视剧制作甲级许可证,通过多专业综合联训的教学改革(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跨专业深入推进产教一体化协同育人,建立了开放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十八年的发展,学院先后荣获国际性奖项2项,国家级奖项60多项。围绕上海全力打造全球影视创制中心、亚洲演艺之都、全球动漫游戏原创中心这三项战略,学院正通过一系列的资源整合主动融入文教联动实现上海影视产业创新发展的新需求,引进全球优质电影教育和行业企业资源,打造多样化的影视人才培养平台,积极助力上海打造“1+3+X”的影视产业发展新格局

学院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通过进一步协同产教、深化融合,健全德技并修艺科融合育人机制,完善多元共治的质量保障体系,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整合资源,精耕深探,优化校企行合作生态圈,赋能教学改革,提升学院职业教育水平和服务能级;通过立足前期改革成果,换挡提速,纵横拓宽发展格局,依托高本贯通、中高贯通等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人才培养层次,提升学院发展能级,积极为产业一线培养职业性高技能人才。

【案例1】以雷锋精神引导教师争做育人“大先生”

学院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开学第一课”系列教育活动,将“雷锋精神”作为精神谱系教育的重要部分,将伟大建党精神贯穿立德树人教育的全过程。1022日,学院邀请抚顺雷锋学院院长、学院特聘教授肖宇为全体党员教师及部分学生骨干开展“以大历史观解读中国学雷锋”专题报告。报告就中国学雷锋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雷锋文化的构建、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新时代如何学雷锋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剖析雷锋精神,从雷锋精神的诞生讲到雷锋精神代代传承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学院党总支书记顾成明总结道:“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中‘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上海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的讲话要求,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全体党员干部和教师要学习雷锋那样鲜明的三观、坚定的信仰、勤勉的作风,自觉养德养力,提升能力、驾驭工作。”学院积极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彻落实李强书记在上海高校党建工作会议讲话提出的“5个牢牢把握”,聚焦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引导教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1  全体党员教师及部分学生骨干参加“以大历史观解读中国学雷锋”专题学习

【案例2】用镜头感悟初心,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参加澎湃新闻“建党百年 初心之路”大型综合宣传项目拍摄,视频画面被央视《新闻联播》采用

 “立德树人”是《上海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重要指导思想,学院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建党百年之际,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积极参与由澎湃新闻主办的“建党百年初心之路”全媒体大巴巡展活动,通过真实项目体验红色文化,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为德育教育主渠道的功能。该活动以全媒体的方式带领专业学生展现上海的红色地标,通过全景和特写来记录澎湃新闻全媒体大巴车的百年初心巡游之旅,学生拍摄镜头被《新闻联播》采用并于2021330日在《新闻联播》播出。参与此次活动的同学表示“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看着车队驶过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建党百年初心之路’八个大字与身后蔚为大观的景色交相呼应,心中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在上海红色文化资源支持下,专业带领同学走进党的诞生地,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与红色氛围的熏陶中,提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立德树人”的实践体验,重温上海历史的沧桑变迁和蓬勃发展的同时,深化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激发同学们的爱国心、敬畏心、求知心,增强同学们传承革命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融会贯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学生参加“建党百年初心之路”全媒体大巴巡展拍摄活动,素材被CCTV新闻联播采用

【案例3】上电师生艺心向党,集体参演建党百年重点献礼影片《革命者》等多部红色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时曾多次强调:上海是党的诞生地,要深入总结和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经验,将“三个传承教育”和“三圈三全十育人”落到实处,再现信仰的力量。《上海市文教结合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同样提出“对接‘开天辟地——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深化建党精神和红色文化教育,坚定师生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学习“四史”,上电师生艺心向党,礼赞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戏剧影视表演专业30余名学生公益出演由著名导演管虎及其团队制作的建党百年献礼电影《革命者》;师生原创话剧《启航》用红色资源讲活“四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重温经典,感受信仰,师生以红色经典电影《51号兵站》为原型上演舞台剧《海上兵站》,同时聘请电影《51号兵站》主演梁波罗老艺术家,电影《51号兵站》“小老大”的原型之一新四军干部俞占先之子俞志庆先生讲授红色血脉传承。专业希望通过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使纪念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达到提升能力、凝心聚力、促进和谐、推动专业发展的目的。用作品献礼百年,是时代的回望,也是青年学生的专业致敬,更是信念的追随;以剧育人,立德树人,以文化为载体将红色文化内化在师生们的实践中,通过作品传承红色经典,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上海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3  表演艺术中心(专业群)师生参演《革命者》《启航》《51号兵站》

【案例4】聚焦产业发展,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精准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

《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优先支持重点公益、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以及新兴产业的紧缺人才培养。数字娱乐中心(专业群)游戏艺术设计专业积极响应,发挥产教融合资源优势,通过专业对接行业新标准、新要求,大力推进游戏紧缺技能人才培养。通过与产教融合企业——上海808游戏梦工厂“双元”合作,联合开展游戏引擎地编专业课程教学,定向培养游戏地编岗位人才。校企联合课程教学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契合上海游戏产业发展需求,为学生搭建应用型人才成长“立交桥”,精准地培养出企业需要的、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也保障了学生就业。目前,所涉及专业1/3的学生达到对应岗位要求,平均薪资7500元,最高薪资达15000元。游戏艺术设计专业依托深度产教融合特色,聚焦产业发展,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不断在实践中探索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新路径、新模式。

4产业导师讲授虚幻引擎地编课程

【案例5】绽放精彩,参加第六届“汇创青春”活动硕果累累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要发挥以赛促教促学的引领作用。“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季”是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沪上十多所高校联合承办的本市最大的大学生艺术类展览展示活动。2021年汇创青春综合类影视作品竞赛单元共收集到来自26所高校的403部影视作品,数字媒体艺术、动画类作品竞赛单元共收到来自27所高校的397件作品。学院影视编导专业学生原创故事短片《坠明》成功入围本届艺术展并荣获一等奖;故事短片《好》《等风来》荣获二等奖;剧情短片《咏梅》《霾》荣获三等奖。在数字媒体艺术、动画类作品竞赛单元中,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作品《忆》《秩序空间》《地球工厂》获得二等奖。其中作品《忆》以对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关系的思考为主题,荣获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技能竞赛项目动画设计视频征集大赛“最佳视效奖”。学院始终致力于通过赛训结合的方式培养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就业质量好的专业型人才,同时积极打通校园文化创意与市场的对接通道,探索文化创意产教融合机制,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5  2021年学院学生参与汇创青春获奖证书

【案例6】学生作品《忆》荣获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技能竞赛项目动画设计视频征集大赛“最佳视效奖”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有关高校可对“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进行保送录取。《上海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一流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建设试点方案》提出开展高水平技能竞赛,需要积极参与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等技能竞赛活动。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深受国家与省政府的重点关注,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在深入开展产教融合的同时,将教学与高水平技能竞赛相互衔接,依托技能竞赛平台和项目实战来检验教学成果。学生作品《忆》主题积极向上,关注未来科技发展与亲情之间的关系,融合学生三年所学课程知识,将商业项目实践课程中的虚幻引擎渲染技术用于作品制作,荣获上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项目动画设计视频征集大赛“最佳视效奖”。专业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活力,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规范,为学生日后职业生涯的进阶打下良好基础,更通过将竞赛标准融入教学,强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6世界技能大赛官网作品页《忆》及作品截图

【案例7】时尚表演与传播专业学生再创佳绩,荣获行业权威赛事全国大奖

时尚表演与传播专业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发挥以赛促教促学的引领作用的要求为目标,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赛事活动检验教学成果,提高学生实践与应用能力。中国职业模特大赛是国内级别最高、最具权威的职业模特选拔盛事,在业内有“试金石”的美称。10年来它已成为国内选拔、推广模特人才,促进中国模特行业发展的风向标。2021年,学院学生参加中国职业模特大赛、模特行业SIUF国际超级模特大赛等专业权威赛事,从几万人的选拔中脱颖而出,其中2020级杨丰羽同学荣获中国职业模特大赛总决赛季军奖项,2019级郭炳琪同学、2018级李梦园同学分别荣获SIUF国际超级模特大赛总决赛季军、十佳称号,学院三届学生均在全国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时尚表演与传播专业结合国际国内行业权威赛事,检验专业教学成果,反哺教学中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服装展示技巧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等,同时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的转化,激发与锻炼学生作为优秀职业模特的潜质,增加行业认可的机会,增强人才培养的行业核心竞争力。

7  2019级郭炳琪(右一)荣获SIUF国际超级模特大赛季军

82020级杨丰羽(右四)荣获中国职业模特大赛总决赛季军

【案例8】影视制作中心(专业群)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多名学生入职国际顶尖视效公司

 20208月,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了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加强扶持引导的10条政策措施,被称为“科幻十条”,强调要加强科幻电影人才培养,推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等,向科幻电影人才倾斜。影视制作中心(专业群)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响应《若干意见》,在夯实原有校企融合的基础上,主动与高新技术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等多方面展开合作,重点培养学生在新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专业在教学上对标国际行业头部企业,与国际知名视效公司Digital Domain(数字王国)、Moving Picture CompanyMPC)建立合作关系,在实践过程中与企业共同探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路径。目前2019级有3名学生在数字王国实习、20182名毕业生入职数字王国、20182名学生入职MPC此外,学生在校期间作品得到国际视效企业认可,通过全英文面试后顺利入职,推进了学院与高规格优势企业的联系。影视制作中心(专业群)在高新技术领域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赋能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后续加速推动创新创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9选派学生进入国际知名视效公司实习并参与项目制作,获得署名

【案例9】校企联合开发基于项目全流程的《绘本创作》课程及工作手册式教材,赋能中国原创绘本教学

中国原创绘本近年来受教育与文化环境的驱动,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头,但反观整个产业链,仍然存在形式题材缺少创新,内容孵化效能低,缺少专业化人才培养,以及缺少IP开发前瞻性等问题。基于中国原创绘本行业存在的问题与机遇,学院动漫设计专业与上海惊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建双主体工作室,参与制作《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陈情令》《1921》《长津湖》等头部院线大片,并定位于“温情科普,讲中国故事”,出版高品质原创绘本项目,包括《陪你长大系列》一套五本、《美丽中国智慧建造系列》一套五本、《中国海军》、《国宝系列》一套五本等,绘本项目教学覆盖学生30余人,共计120人次,学生在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双导师教学团队的指导下进行对标商业要求的艺术绘本全流程创作,参与创作出版的绘本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

10工作室参与创作的讲中国故事科普绘本获得良好市场口碑

双主体工作室承担绘本教学的同时,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发基于项目全流程的工作手册式教材。该教材着眼于职业教育教材与生产实际脱节,及市面上现有绘本创作教材存在的无法反映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等问题,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认知特点,在优质项目的产学一体化过程中沉淀内涵,使教材内容保持较高的“技术跟随度”,分解典型工作任务,明确每一个工作环节所需要达到的职业能力要点,形成基于实际工作流程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双主体工作室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承担绘本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发适用于行业的绘本教材,从教学与教材双重角度出发,着手解决中国原创绘本专业化人才紧缺的问题,打造为中国原创绘本创作一线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赋能中国原创绘本教学。

11基于项目全流程的《绘本创作》工作手册式教材内页

【案例10】聚焦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校企联合开发出版《新媒体运营与推广方法研究》《数字合成与视觉特效》教材

影视制作中心(专业群)顺应《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行动计划(2020—2023年)》,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聚焦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时融入教学。中心(专业群)坚持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理念,利用工作室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双主体实训教学优势,共同开发校企合作教材,目前已开发完成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新媒体运营与推广方法研究》《数字合成与视觉特效》两本教材。两本教材均为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涉及新媒体行业的新规范,数字合成与视觉特效的新技术与新工艺,其中教材内容、案例、知识点的分布等均经过校企双方教师共同梳理与研讨,将行业内最新的真实案例、最新的规范等有机结合并内化为适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教材的出版为中心(专业群)其它课程教材的建设,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与目标,同时从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视角出发,适应行业企业的新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12  《数字合成与视觉特效》样张,人民出版社出版

【案例11】 行业顶尖团队现场带教,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联合美宝莲将美妆课堂开进2021上海时装周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以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为中心、以时尚美妆模块课程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创新“双主体、全过程、双对接”的培养模式,提升育人能级,实现专业与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致力打造现代职业教育新高地。2021年,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时尚美妆》课程引入欧莱雅美宝莲产业导师,实施校企双师授课,推行教学改革;大胆推行面向市场的真实项目进课堂的教学模式,转换教学场景,走入校内工作室、企业培训室、行业相关活动现场等,推行教法改革。

13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时尚美妆》课程引入欧莱雅美宝莲产业导师

 202147日至11日,《时尚彩妆》课堂走进上海时装周后台。在校企双导师带领下,人物形象设计专业2019级、2020级学生在油罐艺术中心完成“2021上海时装周”为期5天,共计16场秀,不同风格的妆造工作。产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技能、职业素养、团队协作等全方位培训;依据整体造型,分析妆容和发型的特点及重难点,进行妆容核对、工具清洁、流程确认等职业规范示范;校企双导师针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一对一妆发指导;导师根据学生工作情况进行复盘和总结。在校企双导师对标行业标准,共同制定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教学与产业实践零距离、全流程对接,以此为桥梁深度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改革,筑强教学主力军,提高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的针对性、职业性、实用性。通过时尚美妆模块课程改革,使得课程教学形成闭环,人才培养以专业和企业为双主体,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专业课程与市场对接、教学过程与一线产业项目对接,不仅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沟通协作能力、职业道德精神,同时也使课程接受行业市场的检验,反馈教学,从而全面提高课堂质量。

14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时尚美妆》课程走进上海时装周

【案例12】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聚集国际行业顶尖资源,赋能精品课程建设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积极响应上海市教委《关于做好2021年度上海高职高专院校市级精品在线开发课程申报》的新要求、新标准、新要素,在已有一门市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校企“双元”合作优势,开展《影视视效预览》《数字合成技术》两门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持续提升专业内涵。专业与视觉预览国际头部公司第三楼The Third Floor(曽参与《复仇者联盟》《X战警:第一战》《阿凡达》《钢铁侠2》《雷神》《银河护卫队》《哥斯拉》等知名电影制作)共商、共研,将视效预览制作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并吸收优质行业教学资源,将第三楼的视效总监、英国双重否定 Double Negative(DNeg)视效总监、上海亭东影业制片人等一线大师纳入到教学团队,共同完成课标修订、课件制作、课程录制等工作,现两门课程均已在《智慧树》平台上线,为专业提质培优的同时,辐射带动其它课程的优化与融合,培养出更多行业所需的紧缺型技术技能人才。

15与第三楼联合建设精品课程在智慧树平台上线

【案例13】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实践基地落地学院,双向赋能提高艺术研究领域能级

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学院的工作重心开始从外延建设转向内涵发展,并紧贴时代发展需要,将科技与艺术不断融合,激发带动教师的科研潜力。学院与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实践基地,推动文化科技领域合作及成果转化。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文化艺术科技领域的科学研究、重大项目设计和实施管理、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应用等相关领域进行全面深入合作,通过举办文化艺术科技领域相关论坛,进行学术研讨、业界交流和成果应用展示等,提高学院教师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双方共同合作建立了AI舞蹈工作室,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数据跟踪与智能分析,不断调整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做到个性化、定制化的教学,为科研项目孵化创造了巨大的空间。

16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案例14】学院与澎湃新闻联合建立短视频实训基地,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协同育人

学院紧贴新内容产业、新业态,以“互联网+新媒体”为依托,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展实践基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传统专业改造升级和推陈出新。2021年,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打破自身桎梏,携手澎湃新闻成立“澎湃新闻短视频实训基地”,为专业学生提供了高层次的实践平台。专业依托该平台以“为建党百年献礼”为主题,开通了“澎澎湃湃频道”,打造“坚守者” “守护年味” “初心之路”等多个红色系列项目,通过短视频介绍上海150个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新闻专业学生完成其中49个短视频拍摄,并发布于澎湃新闻客户端,收获了较高的收视率。专业通过融入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既实现了专业课程与行业需求的对接,加速了新闻专业与产业对接,创新了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动能,为专业建设提供了新方向,同时,又充分调动起学生用镜头记录历史,用脚力践行责任,用眼力发现真实,用脑力思考创意,用笔力诉说真情,通过可视化呈现、互动化表达、个性化传播等方式,勾勒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留下的红色印迹,展现中国共产党人为上海城市精神所注入的红色基因,将爱国主义情怀根植到学生内心深处。

17  “澎湃新闻短视频实训基地”揭牌&学院学生参与“澎澎湃湃频道”报道

【案例15】“5G+数字虚拟仿真智能影棚”项目获批上海市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立项

学院贯彻落实上海《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影视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着力点,通过构建现代电影工业体系,助力上海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影视制作中心(专业群)着眼于未来影视工业发展中的新技术、新流程所带来的影视制作行业的变化,布局行业未来人才需求,与诺华视创建立合作,在项目制作的同时,进行虚拟拍摄新技术的学习应用,提升师生研创能力,并将虚拟拍摄涉及的引擎渲染、动作捕捉技术融入《三维特效技术》《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等专业核心课程。此外,经过教学团队与诺华视讯、第三楼等行业头部企业的深度走访调研,在充分掌握行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专业教学团队申报了建设5G+数字虚拟仿真智能影棚建设,成为首批获得上海市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后期预计需要2年时间,合计投入500万元进行建设。该虚拟智能影棚的建立,将成为国内院校第一个虚拟智能影棚,填补高等院校影视虚拟制作专项人才培养的空白,也为专业提供综合、高端、符合行业未来发展所需的教学、实训环境,加强专业群之间“三联”教学模式(联动、联教、联训)提供有力的支撑,更为上海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18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团队在诺华视创学习虚拟拍摄、物理灯光还原技术

【案例16】探索艺科融合范式,人工智能为舞蹈教学创新赋能

学院舞蹈表演专业联合同济大学科研院所,推进产学研创协同育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AI+”促进艺术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理念、教学模式、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变革,让教学与人工智能交互共生,激发教育教学新活力。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采集教学信息,并对其进行大数据分析,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特定化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利用学院与同济大学合作研究的人体姿态检测软件进行舞蹈教学辅助。通过动作智能分析的纠错提示功能,学生可以不断调整自我学习状态,修正动作路线和位置偏差等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舞蹈动作规范意识,创新舞蹈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节省示范讲评的时间,将更多的课堂时间运用于引导学生理解舞蹈动作的内在含义、情感层次,提高每位学生的个人舞蹈素质。人工智能创造出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智慧课堂,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升舞蹈审美判断能力,赋能改革舞蹈教学评价,融合技术与艺术,以智能技术助力人才培养新模式。

19舞蹈专业教师与学生学习使用人体姿态检测软件

【案例17】深化“产业引领、校企耦合、双向赋能”为特色的中高职贯通,影视动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案例选送教育部

学院拥有扎实的办学基础及丰富的贯通专业建设经验,其中与中华职业学校中高职贯通影视动画专业至今已建设九年,分别于2018年、2021年被列入上海市“高水平贯通专业建设项目”“中高职贯通教育专业标准建设项目”,并于202110月参加了由上海市职业教育产教促进会根据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案例”征集活动组织的产教案例评选活动,以第一名的成绩经由促进会报送教育部。

以产业引领贯通培养的育人模式。该专业基于上海市动漫行业协会的引领,确立了以行业为主导的特色培养模式。一体化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产教映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进阶”、 “生产性工作室群”等内容组成,形成全新的对接产业需求和满足学生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打造产业化平台,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能力训练环境。学生先后参与高端产业项目50余项,包括《我和我的祖国》《银河补习班》《我和我的家乡》《哪吒之魔童降世》《1921》在内的十二部院线电影动画CG后期制作;参与制作的动画剧集《百变马丁》《崩坏星河》《两不疑》等共计200余集;出版发行的绘本、漫画书累计超100万册。

20师生参与并署名的部分知名院线电影

将产业资源高质量转化为教学资源。该贯通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及教学资源建设以产业技术新需求作为内在逻辑进行创新与突破,依托动漫行业协会的产业力量,把产业资源分层次对接到五个学年的教学中去,把项目资源转换成难度不等的30个项目训练“学习包”。专业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且贴近现代生产的教学标准,完善具有鲜明特色,反映产业现状并代表未来方向的以“学习包”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资源库。

21与企业共同研发的“学习包”为内容的专业资源库

建立能力本位的贯通培养评价标准。该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贯彻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方针,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确定能力标准,并按照岗位群的划分,分层次培养人才,基于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发展和社会适应力提升为准则,在学院教学质量监督运行机制下,采用学院评价、企业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过程化、多元化、整体性教学评价。评价形式由学生自评、项目组互评、教师与企业专家评价及行业协会等专业团体组织评价共同组成。所有必修课和学生选定的选修课及岗前实训等均在教学过程中或完成教学目标时进行知识和技能考核,合格者取得该课程学分。

【案例18】以赛促教、以赛促研,持续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学院在教书育人中强化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用专业技能赋能学生,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德艺双修型艺术人才。紧紧围绕“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理念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及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2021年教师王雅荣获“第五届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骨干组一等奖”,学院通过教学竞赛帮助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使青年教师经历全面完整高强度的教学过程训练。通过竞赛活动使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有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与应用,落实于今后的教学工作,主动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做出相应的改变,直至渗透到青年教师的教育理念之中,成为一种常态教学,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赛教融合,切实推进学院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22王雅老师授课及其获奖名单

【案例19】 发挥上海大学生文创实践基地新媒体矩阵优势,助力贵州多地乡村振兴

学院影视制作中心(专业群)依托上海大学生文创实践基地(影视与新媒体),建立“政府+高校+企业”人才交流平台,走进革命老区及欠发达地区,与贵州贵阳市、遵义市文旅局及企业代表、贵州省广播电视台天马传媒集团、贵州省其他民间代表共同协作,从电商兴农、教育兴农等多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以“短视频、直播+乡村振兴”新模式,开展红色旅游、非遗文创产品、产业系列直播,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带动当地人民使用短视频平台主动扩大销售渠道,积极创新消费模式,提升贵阳、遵义农产品知名度,助力“黔货出山”。同时,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上海,以及作为中国革命转折地的贵州遵义,二者都是富有红色基因的城市,利用短视频宣传“上海—遵义”对口帮扶中的优秀事迹和人物,讲述帮扶故事,加强民族和地区融合,奋力开创遵义乡村振兴的新未来,切实将高校的人才、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农村地区,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并通过技能培训,培养当地电商人才,帮助解决就业,助力自主创业。此外该项目更是一堂移动的思政课,在发挥高校育人理念基础上,实现课程思政的跨界融合,使其成为一堂师生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课。中心(专业群)通过发挥上海大学生文创实践基地新媒体矩阵优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贵州多地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宣传与销售的新渠道,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23学院学生走进贵州革命老区及欠发达地区,助力乡村振兴

【案例20】面向长三角区域发展,深化艺术创作与实践,推进“江南文化”在传承中再现灿烂辉煌

学院面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点任务,20216月,表演艺术中心(专业群)舞蹈表演专业承接并创作了浙江省安吉市文旅集团委托的大型原创光影水秀《白茶传奇》,这是安吉市文旅集团第一次委托专业制作单位制作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该项目深入挖掘“江南文化”脉络,结合高科技的光影水秀与现场互动演艺表演,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文艺视觉盛宴。演出在安吉市竹博园持续了一周,并在8月份进行了30天的驻场演出。本次作品创作从创意策划、剧本创作、舞美设计、服装设计、灯光设计、戏剧创作、舞蹈创作、舞蹈演员、现场执行等工种实现了创、制、演、执行四位一体的演艺作品创作全案,其中教师参与12人,学生参与28人,演出场次达到33场,观看人数每场约2000人次,共计约66000人次,产生经济效益约450万元。《白茶传奇》的上演打开了安吉市文化旅游新格局,同时也是表演艺术中心(专业群)与视觉传媒中心(专业群)多年教学实践积累的展现,是跨专业群在产教融合项目中着力打造高品质、强文化、注重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探索成果,助力安吉市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专业通过“江南文化”为长三角一体化“注入灵魂”,延续历史文脉,挖掘文化底蕴,创新文化传承手段,让“江南文化”在传承中再现精彩。

24学院师生全案创制演执大型原创光影水秀及《白茶传奇》节目

【案例21】“为文物发声,上博青铜文化进校园”文创设计示范项目搭建馆校合作新桥梁

上海博物馆携手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首次以上海博物馆青铜器展馆为专题开展文创产品开发合作,通过搭建馆校合作新桥梁,打造“产学研创”综合平台,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基于上述目标,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为本次馆校合作文创项目设立专题课程,以“为文物发声,上博青铜文化进校园”为项目主题,组建师生团队进行专项设计研究,现已完成第一阶段作品设计,共有专业教师8人参与教学指导, 92名学生参与设计,以自主开发、委托开发两种模式,形成约70余套种类丰富的文创产品,包括文具类、储物类、玩具类、首饰类、日用品、手机周边、服装类等,并邀请馆方、院方、企业代表、媒体代表担任评委,参与优秀文创设计作品评选活动,提升该项目的影响力。专业在项目教学中,强调文创开发应始终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坚持原创,参与行业交流做到专业化的标准,扩大青铜文化知名度并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实现上博青铜馆常态化宣传。依托上博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文物中了解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以及锐意进取、探索发现的精神,推动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促进“产学研创”联动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5师生参观上博与团队设计研究专题项目以及部分作品展示

【案例22】技术服务坚守时代站位,参与《长空之王》《云霄之上》《巍巍的假期》等多部红色主旋律重大影视项目制作

学院服务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通过专业群的人力、设施设备等资源鼓励推进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项目创作。其中影视制作中心(专业群)对接虚拟制片等新技术新工业流程,推动专业群建设与产业新发展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群体系,进一步融入上海城市产业发展战略部署,推动教育协同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影视制作中心(专业群)参与了重大航空军事题材电影《长空之王》的制作,该片为中宣部重点项目,也是上海市“建党百年”“全面小康”主题首批重点文艺创作,是国内第一部将虚拟拍摄技术,数字引擎技术融入院线电影制片流程的项目。此外中心(专业群)青年教师舒星博担任摄影的《云霄之上》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式暨“天坛奖”颁奖典礼中荣获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集体)以及最佳摄影三项大奖,该片也同时入围上影节“首映盛典”单元。青年教师苏锴受邀担任由中宣部牵头,中国公安部、央视国际、上海东方传媒集团等多家单位联合出品的电影《巍巍的假期》的摄影指导。中心(专业群)在提供技术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影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内容范式演变,通过此类优质产教项目的积累,将产业项目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库,为培养新时代影视制作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教学资源支撑。

26专业团队参与《长空之王》的虚拟拍摄测试

【案例23】表演艺术中心紧贴上海城市文化脉搏,围绕演艺新空间培养沉浸式演艺人才

《上海市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十四五”规划》指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当前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已出台首个“演艺新空间营运标准”,演艺市场欣欣向荣,演艺体量持续扩大,演艺形式多样化发展,观众审美需求持续提升。应对市场变化,表演艺术中心(专业群)从教学改革入手,创作并演出由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组织部、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宣传部、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主办,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承办,学院表演艺术中心(专业群)演出协办的大型原创红色音乐剧《寒色曙光》,于6月底在“南上海艺术名片”的标志性工程——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首演;并于73日至4日在奉贤区曙光中学连续进行两场公演,共计1200多人次观看。

此外,学院与中华职业学校两校开展合作,培养适应演艺新空间需要的沉浸式演艺人才,该类人才除了具备传统表演技能以外,还需要有控场能力和调度能力。特别是在观众反应多样性及不确定性的沉浸式互动剧中,除固定台词之外,还要求演员具有更强的即兴表演能力,能站在角色的角度迅速反应并且有效反馈观众,形成优质互动。20219月两校完成第一届招生工作,共21名学生进入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中高贯通班进行专业学习。通过市场需求变化的洞察,积极响应上海关于城市建设的目标,助力上海建设亚洲演艺之都,同时持续推进中高贯通的培养水平,打造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的沉浸式演艺人才,提升办学层次。

27学生在“演艺新空间”进行表演

【案例24】以上海动漫教育专业委员会为平台着力深化协同,助力区域产业整体发展

数字娱乐中心(专业群)以上海市动漫行业协会动漫教育专委为平台,开展光翼大咖谈等系列专题讲座。通过业内专业人士分享创作故事与经验,打造系列品牌活动、知识分享平台,为师生及动漫爱好者创造更多与行业“大咖”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同时中心(专业群)连续两年与上海市动漫行业协会开展动画产业信息联合调研、收集、整理、研究并撰写上海市动漫产业报告及上海高校动漫教育人才培养分析报告。在产业报告中,对上海高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师资队伍发展情况,上海市高校动漫专业课程体系、上海高校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为同类院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中心(专业群)不断发挥产教融合立交桥功能以及专业特有的平台作用,为上海动漫行业和各动漫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28光翼大咖谈系列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