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虚拟教研室为桥:包文君艺术设计名师工作室探索数字化赋能之路

发布者:数字娱乐中心主任发布时间:2025-10-11浏览次数:29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数字学院院长包文君领衔的艺术设计名师工作室,作为第二批上海市高等职业院校名师工作室,始终紧跟教育发展步伐,严格遵循上海市教委对高职名师工作室的核心建设要求,尤其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工作室主持人与来自四所学校的五位学员教师,一位专任助教一起高效协同,依托超星平台虚拟教研室平台,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跨校师资培训的有效路径,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1 包文君艺术设计名师工作室虚拟教研室门户

1.数字化赋能显成效,虚拟教研室激活培训新动能

响应教育部数字化转型深化智慧教育改革的号召,包文君艺术设计名师工作室将超星平台虚拟教研室作为开展教学活动与日常管理的核心阵地让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入师资培训全过程,有效破解了传统线下培训“时间难协调、资源难共享、效果难追踪”的难题,更创新开展多类特色活动,让平台应用从“基础服务”升级为“实践赋能”。名师工作室共计开展30余次教研活动,利用虚拟教研室进行了全过程可追溯的记录。

2 虚拟教研室开展的部分教研活动记录

2.教学资源共享:搭建跨校 “艺术设计资源池”

工作室依托虚拟教研室搭建了“共建课程共建资源”等板块,整合了教师学员开发的优质课程视频、教学设计方案、行业案例素材并引用了上海市级示范性教学资源库的相关优秀资源共计2000其中包含数字化绘本创作》《数字雕刻》《包装设计》《影视后期制作》《设计造型基础》《动漫IP图库设计与产品开发》6个细分方向的精品课程,以及相应课程的完整知识、能力图谱。教师学员可随时在线查阅、下载资源,还能通过平台的 “资源点评” 功能,对资源的实用性、创新性进行交流反馈

3 虚拟教研室的资源建设(课程、资源、能力图谱)

3.多元活动开展:打造 “线上 + 实践” 融合培训体系

数字化教学技能实训营:针对艺术设计教师在数字化工具应用中的痛点,工作室联合超星平台技术团队,在虚拟教研室采用“直播教学 + 下线活动+实操作业 + 在线批改”模式。过去一年共开展30期实训营,有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课后教师通过平台提交设计作业后,工作室成员与行业专家在线批注修改。4 虚拟教研室线上线下结合的教研活动模式

跨校联合备课:名师工作室组织四所院校教师通过虚拟教研室开展 “联合备课” 活动。教师们在线共享教学大纲、教案初稿,利用平台“文档协作”功能共同修订教学方案,共同建设在线精品开放课程,申报市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动漫IP图库设计与产品开发》,还邀请企业设计师加入线上研讨,最终形成的统一教案在四校试点应用。

线上主题研讨与专家讲座:仅过去一学年,邀请行业专家、高校名师开展了“数字虚拟人的设计与应用”“老字号创新设计” 等主题研讨活动8通过直播,吸引上海、江苏等地 10余所高职校的余名教师在线参与,延伸了活动实效。

5 虚拟教研室组织行业大咖进行线上教学(活动海报及授课截图)

4.日常管理与成长追踪:实现 “个性化” 培养闭环

虚拟教研室平台的“教研成果”“教研工具”功能为工作室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作室负责人可通过平台发布阶段性学习任务并实时查看教师成员的任务完成进度;同时,平台自动为每位教师成员建立 “个人学习档案”,记录其参与实训营、资源学习、课题研究等情况 。每一次的活动均有完整的活动发布、报名信息、活动全程简报记录及作业反馈,做到可追溯可评价。

6 虚拟教研室活动报名介绍页面及简报

5.对标教委建设要求,打造高职名师工作室新模式

上海市教委对高职名师工作室建设明确提出 “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上海市高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包文君艺术设计名师工作室通过数字化赋能,在各项建设要求上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教师学员在课程建设、教材出版、教学比赛等方面获得多项突破未来,工作室将继续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不断优化虚拟教研室平台的应用模式进一步展示教师与学生的优秀设计成果,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