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表演学院教师吕思怡参加北舞研修 赋能舞蹈教学创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部署,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表演学院舞蹈表演专业教师吕思怡于7月18日赴京,参加由北京舞蹈学院主办的“舞蹈组合与剧目编创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
图2 吕思怡老师全程参与,系统学习“桃李杯”作品编创方法论,深入探讨舞蹈语言体系构建路径。
研修班汇聚全国33所艺术院校的92名骨干教师,特邀48位舞蹈界权威专家组成导师团队,涵盖多学科领域。吕思怡老师全程参与,系统学习“桃李杯”作品编创方法论,深入探讨舞蹈语言体系构建路径。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许锐在开班仪式上强调,研修班应以“桃李杯”为支点,立足文化强国与教育强国战略,探索艺术院校表演、编创、教学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吕思怡老师表示,这一理念为教学科研指明了方向,尤其是“打破学科壁垒,构建长效育人机制”的论述,对改进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启发。
图3 研修期间,吕思怡老师深入参与专业平行授课与跨界融合课程
研修期间,吕思怡老师深入参与专业平行授课与跨界融合课程。在中国古典舞板块,胡岩教授以《孔子》水袖组合为例,示范如何从传统身韵中提炼当代身体语汇;张云峰教授通过《丝路花雨》案例解析,建立“创意可视化”的编创思维模型。跨学科课程中,AI技术专家李祖希展示的数字舞蹈影像,引发关于“科技赋能艺术表达”的深度思考。实践环节,吕思怡老师所在小组以“AI生成音乐与传统民间舞融合”为主题,创作出兼具文化根脉与创新表达的组合作品,获导师组“守正创新、虚实相生”的高度评价。



图4、图5、图6 吕思怡老师将研修成果转化为“课堂组合-赛事组合-舞台剧目”三级递进教学模型,
此次研修标志着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表演学院舞蹈表演专业建设迈入新阶段。吕思怡老师将研修成果转化为“课堂组合-赛事组合-舞台剧目”三级递进教学模型,计划在新学期实施“桃李杯标准进课堂”工程,通过经典剧目解析、编创技法实训、数字技术融合三大路径,构建“赛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图5 暑期是教师沉淀知识、提升素养的关键时期。吕思怡老师以实际行动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暑期是教师沉淀知识、提升素养的关键时期。吕思怡老师以实际行动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将前沿理论转化为教学动能,为新学期教学工作注入新活力。
责任编审:刘珺尧 王奕欣
排版制作:熊露霏 卫芝希
文字提供:王一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