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艺讲堂:影剪辑中时间建构与时间构成——郭刚影视后期大师工作坊

发布者:发展规划处发布时间:2024-05-15浏览次数:559

202448-2024412日,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影视科创学院邀请到了郭刚老师亲临学院进行为期5天的工作坊授课。

1  郭刚老师《影视后期工作坊》海报

郭刚,中影电影数字制作基地声画制作中心剪辑指导,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电影专业客座教授,作品在国内外多个电影节获奖(法国真实电影节、澳门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本次工作坊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电影剪辑的技术精髓与规范,从而理性把握当代剪辑工艺。课程通过追溯剪辑与视听语言的历史脉络,揭示其背后的原理与发展轨迹。同时,结合美术史对电影的影响,探讨电影艺术的多维度表达。在深入讲解电影时间建构与空间构成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拓宽视野,探寻电影艺术的无限可能。通过这次学习,学生将更全面地认识电影剪辑的魅力,为未来的创作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2  郭刚老师为学院24届毕设作品提出剪辑修改意见

第一天的课程,郭老师带领同学们深入探讨了电影剪辑的技术规范。从剪辑的基本原则到实际操作技巧。通过实践操作,同学们对剪辑流程与素材整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为后续的系统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天的课程,同学们走进了捕捉影像的历史。从早期的黑白默片到如今的彩色数字电影,见证了影像技术的进步。郭老师也为学生带来了胶片的剪辑工具与各类胶片,通过胶片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现代剪辑工具的各种功能,通过视觉历史的角度看电影发展,我们不禁感叹电影艺术的博大精深。

3  郭刚老师为同学们带来的胶片与胶片剪辑设备

第三天的课程,课程聚焦于视听语言心理学要素。电影不仅仅是视觉的艺术,更是听觉与心理的交融。通过动作片混剪练习,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电影如何触动观众的心灵。

4  郭刚老师正在讲授剪辑中的节奏感

第四天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郭老师与同学们探讨了关于电影时间、结构节奏和叙事的议题。电影中的时间流转、节奏把控以及叙事手法,都是构成一部优秀作品的关键要素。同学们通过色彩剪辑,逐渐掌握了剪辑技巧,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5  郭刚老师正在讲述色彩剪辑作业

第五天的课程深入探究了电影空间与空间构成。电影中的空间不仅是场景的呈现,更是情感的寄托。通过对空间构成的剖析,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电影艺术的内涵。

参与工作坊的同学们都感触颇深,大二的同学如此说道:“‘电影是什么?’这是郭老师向我们抛来的第一个问题。作为从胶片时代走来的行业前辈,郭老师不仅给我们梳理了规范的商业流程、巩固了电影剪辑的结构形式、开拓了电影理论的知识。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郭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将他收藏的胶片工艺时代的工具,作为课堂教学道具,为大家梳理讲解电影后期工艺从胶片时代到今天数字时代的发展,探讨那些不断发展演化的技术流程和不变的本质基因。郭刚老师的影视后期工作坊持续了一周,这一周内我受益匪浅,未来也会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永远在学习与工作中。”

6  郭刚老师阐述电影属性

毕业班的同学更是感触颇深——“通过郭老师为期一周剪辑工作坊的课,又让我重新认识到了影视剪辑。相较于之前模式化的工作方式,这次我通过电影史和美术史了解到了剪辑的发展和存在的意义,进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到我该如何进行有意义的影视剪辑。郭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通过不同电影的动作衔接进行混剪,更加深刻的理解到“每一帧都是看得见的”。剪辑是一份细心的,踏踏实实的工作。只有耐住心才能得到好的回报。郭老师的课风趣幽默,干货满满,一周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让人意犹未尽。希望通过这次的课程,相信以后我可以剪出越来越好的片子。”

本次工作坊课程是一次全面而深入的电影剪辑艺术之旅,旨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电影剪辑的技术精髓与规范,从而更好地把握当代剪辑工艺。课程从多个维度展开,既追溯了剪辑与视听语言的历史脉络,又结合了美术史对电影的影响,更在探讨电影时间建构与空间构成的过程中,探寻了电影艺术的无限可能。